GJB 6254-2008 微纤维玄武岩棉及其缝合垫规范

ID

D5373856134C45EBB7819658415061AA

文件大小(MB)

0.61

页数:

13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7-14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0J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FL 6220 GJB 6254-2008,微纤维玄武岩棉及其缝合垫规范,Specification for basalt microfibre and its mat,2008-03T7 发布2008-10-01 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GJB 6254-2008,目 次,刖 SII,1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要求 1,3.1 棉.1,3.2 缝合垫.. 1,4质量保证规定. 2,4.1 检验分类 2,4.2 检验条件 2,4.3 鉴定检验 2,4.4 质量一致性检验.. 3,4.5 检验方法 4,5交货准备.. 5,5.1 包装. 5,5.2 标志. 5,5.3 运输与贮存. 5,5.4 质量证明文件..5,6说明 事项 5,6.1 术语和定义. 5,6.2 产品代号 5,附录A (规范性附录)Na2O计算析碱量试验方法..7,A.1 原理. 7,A.2试剂. 7,A.3 仪器. 7,A.4 试样制备7,A.5 分析步骤 8,A.5.1玻璃仪器的预处理..8,A.5.2 试料称量. 8,A.5.3 测定.. 8,A.5.4空白实验. 8,A.6结果计算 8,附录B (规范性附录)面密度、密度的试验方法.9,B.1 仪器与工具. 9,B.2 试验步骤 9,B.3 结果计算 9,GJB 6254-2008,-1— 刖 s,本规范中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规范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提出,本规范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 阳、熊松炉、卞毓华、沙德仁、葛敦世、严洁、钱亦鸣,GJB 6254-2008,微纤维玄武岩棉及其缝合垫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微纤维玄武岩棉及其缝合垫的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交货准备等,本规范适用于微纤维玄武岩棉(以下简称棉)及微纤维玄武岩棉缝合垫(以下简称缝合垫),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007-1982普通硅酸铝耐火纤维毡含水量试验方法,GB/T 5480.1-2004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GB/T 5480.3-2004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第3部分:尺寸和密度,GB/T 5480.5-2004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第5部分:渣球含量,GB/T 10294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 10295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T 11835-1998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GB/T 16594-1996微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GJB 1679A-2008高硅氧玻璃纤维纱规范,GJB 1873-1994高硅氧玻璃纤维布规范,JC/T 618-2005绝热材料中可溶出氯化物、氟化物、硅酸盐及钠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3要求,3.1 棉,棉的性能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棉性能要求,项目,纤维平均直径,pm,渣球含量(粒径20.25mm),%,Na2O计算析碱量,mg,氯离子含量,%,指标值W2.0 W4.0 W5.0 W0.01,3.2 缝合垫,3.2.1 原料,3.2.1.1 棉,缝合垫用棉应符合表1的规定,3. 2.1.2高硅氧玻璃纤维布,除用户另有要求外,缝合垫包覆布采用符合GJB 1873-1994规定的产品代号为BWT260-82的高,硅氧玻璃纤维布,3. 2.1.3高硅氧玻璃纤维纱,除用户另有要求外,缝纫线采用符合GJB 1679A-2008规定的产品代号为BCT8-220S170B的高硅,氧玻璃纤维纱,1,GJB 6254-2008,3. 2. 2外观质量,缝合垫表面的颜色为白色。缝合垫表面没有明显的孔洞、割伤或磨伤等瑕疵。缝合线沿纵向结缝,包覆布封闭棉毡的边缘,棉毡不应外露,3. 2.3缝合垫尺寸,除特殊要求外,缝合垫尺寸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缝合垫尺寸 单位为毫米,项目长度宽度厚度,指标值1100+铲600 +5° 15.0+2°,3. 2.4缝合质量,3. 2. 4.1缝合尺寸,除特殊要求外,缝合尺寸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缝合尺寸 单位为毫米,项目边线与边缘距离缝线行距针脚间距,指标值W30 50±4 40+10,3. 2. 4. 2缝合效果,缝合垫以纵向平行线条缝制。缝制好的缝合垫表面被任意剪断一处缝合线时,同一行邻近缝合线不,应松动,3. 2.5物理性能,缝合垫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缝合垫物理性能,项目,面密度,g/m2,密度,kg/m3,含水量,%,导热系数,W/(m ?K),热荷重收缩温度,指标值W900 W60 WL0,(25±5)℃ 时 W0.037,(125±5)℃ 时 W0.068 2650,(300±5”C 时 W0.105,注:面密度与密度为包覆缝合状态下的基材指标,4质量保证规定,4.1检验分类,本规范规定的检验分类如下:,a)鉴定检验;,b)质量一致性检验,4.2检验条件,除另有规定外,按GB/T 5480.1-2004第4章的规定,4. 3鉴定检验,4. 3.1通则,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鉴定检验:,a)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或设备有改变时;,b)转厂生产时;,c)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2,……

……